谁说进不了大公司,就输在起跑线?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摘 要

经常有问我,「怎么进BAT这样的大公司」,「去小公司了是不是就没有机会跳到BAT了」,还有「第一份工作去小公司了是不是就输在起跑线了」,我的经历或许能给有类似问题的人一些参

经常有问我,「怎么进BAT这样的大公司」,「去小公司了是不是就没有机会跳到BAT了」,还有「第一份工作去小公司了是不是就输在起跑线了」,我的经历或许能给有类似问题的人一些参考。


谁说进不了大公司,就输在起跑线?


这些问题集中反应的是在入行之初的「焦虑」,尤其是焦虑自己的成长太慢,这份焦虑往往会伴随一个人很久。


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,当年走校招渠道第一份工作去的是金山,而且base在珠海,一个全市总人口只有150万的经济特区。我的焦虑正是来源于珠海这座城市给我带来的舒适感与安逸,这座城市比武汉更适合生活,但却不怎么适合工作,尤其是互联网行业,主要是和外界缺乏交流,我觉得我还是很喜欢和业内的同学一起交流的。


珠海这座城市被外人知道的只有三家公司,一家做软件的叫金山,一家做硬件的叫魅族,还有一家做制造业的叫格力。所以我当年的同事想跳槽就得考虑去广州or深圳,或者像我这样的直接来两千公里以外的帝都,珠海的创业公司也有几家,也都是老金山人出去做的。当时招我进去的直属leader在金山工作了十多年,从毕业后就来到金山,现在还在,目前预期范围内未来还会一直在金山。一辈子只工作于一家公司,除了雷布斯这种金山灵魂人物之外,我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事情,毕竟这不是上一辈那种有编制吃国家财政饭的单位,这是一家企业。


当时的我很焦虑,我也想跑得快一些,我害怕一直做重复性的工作,我想知道这个行业其他的人都走到哪一步了?所以后来我从珠海金山离职来了北京,一直到现在。


现在回想起来,在金山的这第一份工作经历其实教会我很多。上周我还和我当时的leader在QQ上聊,我说当时的我的确太年轻了,很焦虑很着急,急着想去看更大的世界,但忘了金山是一家很务实的公司,大家都是踏踏实实做项目,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也很浮躁。


我想说的是,受经历和视野限制,当下的工作,哪怕是重复性做同一件事,你可能不知道到底学到了什么。但等到有一天,经历的多了,再来看之前做过的项目,会悟出来很多受益匪浅的方法论和技能,但需要主动去悟,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告诉你什么。


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并不是完全的对立面,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是从BAT出来自己单干的啊,长期文化熏陶,难免会把大公司那一套做事习惯、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带到小公司里,不然怎么业内会有腾讯系、百度系、金山系等等,因为大家的价值观类似啊。


大家刻板印象里的这些弊端问题的确存在:


大公司里:内耗严重,层级多,跨部门项目推动起来困难,凡事都要写PPT,流程太多。

小公司里:瞎指挥、杂事多、领导决策的随意性大,同事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。


但是,别忘了下面两句话。
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永远不要迷信只要去了一家小公司就能得到充足的发挥空间,别以为去了小公司就能成为鸡头,或许你身边都是一群鸭。


同样,在大公司里也有一些很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值得加入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平台力量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。


所以,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平台在个人成长上的意义并没有极端偏向哪一边,它并不是决定能力成长的变量。


真正决定能力成长的是这样两个变量:Project+Mentor


Project(项目)


白崎一直坚信一个好的项目能给人带来的成长远比公司大得多。如果能赶上2003年-2005年左右的百度搜索项目,2011年-2014年左右的微信项目,2012年左右的小米手机项目,搭上这种行业明星产品的快车,和好项目一起快速成长才是最好的机会。当然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机会,反而会做一些短视的选择,比如现在去360的搜索项目,阿里的来往项目,XX的电商项目,我就想说有什么好做的,在老板心血来潮玩票的业务里,整天研究怎么抄和模仿,无非是能多拿些薪水,但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成长?小公司里有好项目也有坏项目,大公司里同样是这样。与其去纠结到底是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,倒不如认真思考项目的前景。


选择什么项目,那就看你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和个人定位了。过去两年行业泡沫多的时候,真是什么样的项目都有。作为产品经理,洞察力是第一项的基础能力要求,把项目判断作为自己的产品sense锻炼也不错啊。当然不好的项目都撑不过这个冬天,能熬到明年春天的,绝对差不到哪儿去,这也算是一个判断标准吧。行业新人比如应届生不知道如何判断的时候可以在知乎上提问,或者找有一定资历的人帮忙参考。


相比之下,我个人认为新项目的挑战性更大,会有更多乐趣和可尝试的余地。如果让我去百度做搜索项目?我铁定不去,都这么成熟了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啊,无非是在既定的框架下做重复性的所谓微创新。但是我认为有戏的新项目,我就拒了其他家直接来了。


Mentor(导师)


在学习成长期,我认为Mentor的水平其实是你的成长上限。这个Mentor可以是直属上级,也可以是公司里的某个牛逼同事。在入行之初,或者经验不甚丰富的时候,Mentor往往是自己的标杆,你会照着他的样子去学。如果你遇到一个很low的Mentor,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耗下去。如果遇到一个能力很棒,愿意教人的Mentor,一定抱住大腿好好学。我当年的第一个Mentor,在活动运营方面让我学习到很多,至今受益匪浅。


当有一天你认为Mentor已经不能给你指导了,也就是翅膀够硬了,就大胆飞出去吧,去找一个可以自己独立发挥的地方。


所以,如果在毕业时如果进不了大公司,不要焦虑,不要去跟同学比谁拿的offer多薪水高这些面子上的东西,认真去判断你要去的项目自己是否认可,是否有前景,能让你发挥什么样的角色,这才是关键。那些一毕业就去大公司的人,或许他们在里面学会的只是「写PPT向领导汇报」和「撕逼」这样的技能。


在小公司里,理想中的状态是可尝试的机会多,自由度高,但也要特别注意防止跑偏方向。有些小公司PM,天天盯着交互视觉和按钮放哪儿,这哪儿是产品经理,就是个挂着PM头衔的交互设计师或者Feature Manager,离真正的产品经理差得远多了。


最近就有一位在小公司工作的同学给我微信后台留言说「老板看了增长黑客这本书,让我们也来寻找不花一分钱实现快速拉来X万新用户的目标,感觉无从下手」。增长黑客,理念很好但为什么落地实施很难,待我改天再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聊。


不管在哪儿,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才是最重要的。这个行业变化这么快,不怕起跑线的输赢,因为终点还很远,只怕路上掉队很远了而自己却不知道。


文/白崎,微信公众号baiqinote,百度产品运营师
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